截至今年2月末,上海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0.87%,比2015年末降低0.04個百分點,比2010年末的0.80%僅微升0.07個百分點。
在3月28日舉行的“十二五”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回顧大型主題展新聞通氣會上,上海銀監局局長廖岷公布了上述數據。
截至2015年末,上海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0.91%,比2014年末上升0.02個百分點;不良貸款余額480億元,比2014年末增加53億元,不良貸款增長趨勢整體趨緩。
銀監會上月公布的數據顯示,截至2015年末,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.67%。相較全國商業銀行不斷上升的不良貸款率,上海銀行業交出了良好的風控成績。
廖岷表示,“十二五”期間,在防范傳統信用風險和各類新型風險方面,上海銀行業堅持前瞻精細的風險管理,“十二五”期間成功率先化解了2200億元鋼貿授信風險,有效管控不良貸款增長勢頭。
此外,為防范風險,上海銀行業還堅持持續嚴格的風險隔離,注重隔離跨市場、跨行業、跨領域的風險傳染,強化員工行為管理和基礎網點管理,在2015年連續爆發的多家機構非法集資案件中,轄內未出現銀行和員工參與其中的情況。
同時,堅持機構與監管的良性互動,在監管部門的提示和預警下,及時、有效地防范了銅融資、票據、信用卡、貿易融資、商業房地產、異地授信、“偽基站”短信詐騙等多個重點領域的風險,守住了風險底線。
廖岷表示,上海銀行業也堅持推動風險管理、監管與機構業務復雜性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同步進步,加強跨境、跨市場、跨行業的各類風險管控,先后開展了跨境投融資、銀行賬戶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等新型風險的壓力測試。
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角度來看,至2015年末,支持“一帶一路”、長江經濟帶表內外授信額度分別超過了3000億和6000億元;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貸款、涉農貸款等民生工程的貸款分別超過了1000億元和2000億元;對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是1.05萬億元。
“上海銀行業在經營管理的水平和質量上也取得了新的飛躍,與此相應的風險管理、風險監管也在全國保持領先地位。”廖岷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