搶抓國家新一輪對外開放大機遇,著力打造對外開放大通道,推動承接產業轉移水平大提升,以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和結構調整。
高水平“引進來”
——深化產業承接,推動招商引資提質提效
開放能帶來進步和繁榮,開放的經濟更有競爭力。改革開放以來,我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,與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密不可分,招商引資引入的資金、技術和人才,為全省經濟發展增添了活力和動力。目前,已有71家境外世界500強來我省投資設立了113個企業;今年前2個月,全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資21.7億美元,同比增長10.9%。
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憑借廉價勞動力保持長久競爭優勢。 “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,傳統競爭優勢正逐漸消失,轉方式、調結構對我省招商引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:不僅要引資,還要選資、引智,實現質量和水平的雙提升。 ”省商務廳外商投資促進事務局相關人士表示,高水平“引進來”,要充分利用“兩個市場、兩種資源”,圍繞產業發展方向和主導產業定位,實施精準招商、專題招商和平臺招商,走出招商新路子。
在新一輪對外開放中,我省“引進來”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,緊緊盯住主導產業、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,推進全產業鏈招商和產業集聚發展,積極承接技術含量高、市場前景好、帶動力強的優質產業,引進培育一批區域性總部、功能性機構和研發中心,鼓勵跨區域設立產業合作園區,推動承接產業轉移大提升。
如今的安徽,招商引資不僅在規模上實現了擴張,在結構上也日趨優化,已由傳統制造業逐步覆蓋到高端制造業、高新技術、現代農業、交通、商業等領域;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益型、從生產領域擴展到服務領域,實現規模和質量的全面提升。
大規模“走出去”——
推動國際化經營,變皖企出海“盆景”為“風景”
經濟全球化時代,“走出去”本質上是企業在更大范圍、更高平臺、更高質量地利用外資,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“進行全球資源整合”。近年來,我省精準把握國際產業轉移趨勢,在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的同時,力推本省企業“走出去”全面參與對外投資合作,尤其是鋼鐵、水泥、汽車、家電、服裝等優勢產業和富余產能“走出去”,為一批企業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,加快了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。
隨著“一帶一路”、設立絲路基金等國家戰略規劃的實施,以及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存在巨大投資需求,為我省企業參與國際分工合作提供了更多機遇。“2014年,我省對外投資額4.7億美元,境外跨國并購漸趨活躍,占全年對外投資總額的36%;對歐美地區投資進程加快,占對外投資的40.2%。 ”在年初的全省商務工作會議上,省商務廳廳長張箭說。
馬鋼收購世界高鐵輪軸名企法國瓦頓公司,打破了國外三項核心技術封鎖和壟斷;中鼎集團化危為機連續在歐美國家展開海外并購,一躍成為橡膠密封件行業里的跨國“大腕兒”;安徽建工、省外經建躋身世界最大國際承包商250強之列……目前,全省有400多家企業在海外“開疆拓土”,一批優秀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的“摔打”過程中,不斷“強筋健骨”,逐漸成為一流的國際化企業,成為皖企“走出去”成功范例。
在今年全國“兩會”上,政府工作報告用很大篇幅強調了加快實施“走出去”戰略,并特別提到推動鐵路、電力、通信、工程機械以及汽車、飛機、電子等中國裝備走向世界。“這對于我省優勢產業邁向中高端、實現跨越式發展有著重大指導意義。”省商務廳有關人士表示,今年我省將圍繞“一帶一路”、中俄兩江地區合作等國家戰略,引導我省優勢產業和富余產能有序向境外轉移,推動家電、汽車、工程機械、鋼鐵、水泥等制造業走向世界,以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為平臺,將“走出去”的“盆景”打造成“風景”,促進全省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。
新起點“搭平臺”——
大通道構筑大平臺,主動融入新格局
隨著一聲汽笛長鳴,羊年新春,滿載著家電、叉車、輪胎等貨物的“合新歐”首班列車緩緩從合肥北站駛出,沿著昔日的絲綢之路一路向西。十多天后,這一鋼鐵巨龍又滿載著歐洲的汽車配件等高附加值產品一路向東,讓古老的絲綢之路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。自去年6月開通以來,目前“合新歐”已累計發出班列18列、共1772集裝箱,使得2萬多件家電、電子產品等“安徽造”產品暢銷歐亞大陸。
圍繞“一帶一路”的大戰略,我省不斷加快互聯互通、大通關和大通道建設,積極推動江海聯運、多式聯運,形成功能互補、聯動發展的港口群;積極參與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發展合作,開辟西向、南向開放新通道;借鑒上海自貿區改革舉措,復制推廣16項制度成果,與長三角大通關合作不斷深化,實現“五關如一關”。 2014年,皖企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碩果累累,對沿線國家承包工程額達10億美元、投資額5948萬美元、貿易額約144億美元。
大格局奏響新旋律,大通道構筑大平臺,我省開放步伐不斷加快。 3月17日,我省首個綜合保稅區合肥綜保區正式通過國家驗收,外貿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。 “去年以來,全省首個B型保稅物流中心(蚌埠)、首個水果進境指定口岸(合肥)、首個啟運退稅港(蕪湖)先后獲批成立。 ”省口岸辦主任徐滋躍告訴記者,新的一年,我省還將重點提升沿江水運口岸集散能力,加快區域物流中心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、保稅監管場所建設;繼續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成熟經驗,落實口岸管理信息互換、監管互認、執法互助,大力提升通關一體化和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。
以開放倒逼改革,以開放促進發展,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發展的主動、國際競爭的主動。在新常態下,全面深化改革在不斷推進,我們應該以更加積極的心態看待對外開放,搶抓國家新一輪開放的戰略機遇,以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為紐帶,充分發揮我省區位、資源、市場等組合優勢,完善自身體制機制,堅持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,擴大東西雙向、對內對外開放,著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,開創對外開放新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