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析人士表示,小區物業資源、利益都集中在個人或很小的企業身上,管理多數很混亂,車企與物業協調確實很麻煩。
剛剛進入7月份,來自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利好消息不斷,不過,與以往不同的是,焦點已經不在新能源汽車產品上了,而是集中在了配套設施充電樁上。其中,與小區物業的溝通就成了一個大難題。
由此,這樣的情況出現了,廠商不僅賣車,而且還承擔起了賣車之后的各種“管家式”服務。“客戶只需要從公司訂車,我們會幫助客戶去聯絡物業、電業公司等。其它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由我們來完成的。”北汽新能源公司黨委書記、總經理鄭剛告訴記者。
雖然新能源汽車仍處于“幼兒”期,但在徐和誼看來,北汽集團真正把新能源汽車看做“彎道超車”的關鍵點。“未來集團新的增長點應該有兩個,一個是傳統汽車,一個是新能源汽車,下一步集團還要開展航空業務。新能源汽車是北汽集團未來最重要的大產業之一,不是說對付一下、比劃一下。目前集團每年研發費用的1/3都用于新能源汽車,未來還要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力度支持。”北汽集團掌舵人徐和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。
發展新能源汽車
充電樁成矛盾焦點
“我覺得,出臺什么樣的政策不是第一位的,關鍵是政策的穩定性怎么樣。別出現這樣的情況,一項政策剛執行兩年突然關閘。政策的延續性很重要,其次才是出臺什么樣的新政策。”徐和誼告訴記者,過多的優惠政策對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有好處,但也要注意負面影響。產業發展還需要依靠市場,當下政府的政策支持應該集中在配套設施方面,這是矛盾的焦點。
而在解決這個焦點問題方面,近期頻頻傳來利好消息。7月8日,德國總理默克爾與工信部部長苗圩共同啟動了“中德電動汽車充電項目”。根據合作協議,未來中國和德國電動車將實現充電接口標準完全統一,最終實現充電設施的完全共享。
兩日后,7月10日,中美兩國就戰略、經濟、人文三方面達成約300項合作成果。其中,針對電動汽車的發展是其中的合作領域之一。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,推動私人使用電動汽車的基礎設施建設十分重要。政府將研究推出更多支持措施,比如促進在新建小區規范建設充電站,在現有充電站中增加充電設施等。
可以看出,今年政府對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。而在實際中,廠商面臨的問題也很多。“麻煩”的小區物業就是其中之一。物業對廠商在小區內安裝充電樁的不配合可謂盡人皆知。
物業麻煩皆因利益分散
廠商成大管家
“對于小區來說,資源、利益都集中在個人或很小的企業身上,管理多數很混亂,這也是國內小區物業普遍存在的問題。汽車廠商與物業協調確實很麻煩。”有不愿具名的業內分析人士表示。
有北汽新能源公司人士告訴記者,過去有的物業公司對在小區安裝充電樁存在顧慮,這主要是因為對充電樁不了解,充電樁在制度上、設計上確實也不完善不到位。不過,現在都在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。